迎國門將開、後疫情時代 企業尾牙市場漸復甦 產業熱點 產業 經濟日報 「我想做人見人愛的商品!」科技來自於人性,從科技發展到未來產品,古紹崙經常思索什麼才是最最符合消費者需求的商品,也積極從客戶意見反饋中,結合過去自己累積的經驗判斷分析,做出快速調整與歸納,為消費者找到最佳解決方案。 統計處表示,第3季餐飲業營業額為1546億元,年減25.6%,累計1至9月為5161億元,與去年同期比較減10.2%。 展望10月,餐飲業隨著疫情管制措施逐步鬆綁,人潮逐漸回流,加上振興五倍券正式領用,餐飲業者加碼擴大促銷,挹注餐飲業銷售力道,營業額可望較再成長。 在今年受疫情影響最嚴重時期,主要經營來店用餐的休閒服務餐廳(Casual Service Restaurant,CSR),紛紛推出便當或可外帶餐點、強化外送服務,以因應來客數減少衝擊。 據經濟部商業司調查,台灣連鎖加盟業導入的新科技,以行動電商達46.7%最高、虛實整合約25.1%、行動支付約14.1%。 而餐飲業者亦因應「宅經濟」趨勢及零售業全通路化(Omni-channel)來臨,紛紛將休閒服務餐廳內的人氣餐點商品化、推出冷凍及常溫產品,並積極開發多通路上架銷售,藉此拓展館外銷售通路,盼進一步強化布局觸角、降低營運風險。 外燴 然而,隨著外送服務蓬勃發展,加上百貨商場店抽成壓力較高、營業時間受限等因素,過往因租金及人流等考量而一度式微的街邊店,再度成為餐飲業者考量的展店方式。 餐飲業者透露,在新冠肺炎疫情嚴峻時期,百貨商場店遭逢的來客量減少衝擊普遍高於街邊店,且營運條件受限程度確實較多。 雖不代表以後百貨商場店將因此式微,但若租金、位置等條件符合要求,依據不同品牌業態營運特性,開設街邊店的可能性確實再度提升。 近三年坐穩餐飲業TOP10龍頭之悠旅生活事業,2020年營收來到新台幣112.23億元,但較2019年衰退2.3%。 會中,田媽媽頂鮮餐廳主廚孫基興並端出外燴業者以石斑魚為食材,量身打造的6道海鮮料理,包括「香煎石斑菲力」、「樹子冬瓜蒸石斑」、「鹹酥石斑魚柳」和「養生藥膳石斑魚片涮涮鍋」等,令現場民眾垂涎欲滴。 事實上,Picha是一個緬甸難民小男孩的名字,三位創辦人原本為了幫助孩子上學,建議Picha的媽媽製作家常菜賣給她們的大學同學,Picha的媽媽也就成了PichaEats的第一位廚師。 以Picha為公司命名,便是藉此提醒公司同仁,必須堅定不移地協助這些邊緣族群,讓他們能在馬國過上有尊嚴的生活。 飲料店業部分,因咖啡廳業者內用座位降載,營業額年減3.3%,外燴及團膳承包業年減4.4%,主因國內外航班載客人次較上年同月低,辦桌、餐會等外燴需求減少,惟部分業者拓展中秋送禮市場,抵銷部分跌幅。 大成集團在餐飲商場營運方面以策略聯盟方式,在兩岸與國際港台知名餐飲品牌合作,一同開拓市場,持續引進多元化美味饗宴,引領美食市場,創造一波又一波嶄新潮流。 大成所生產的各式農畜漁產品,除供應超市及大型連鎖餐飲外,並在台灣以安心巧廚及大陸姐妹廚房直接販售,近年來也積極開發線上購物,而我們完善的追溯機制,使消費者可運用手機、電腦查詢產品所有生產過程,安心享受新鮮的美味。 而全家則是觀察消費者需求,持續拓展各項生活服務,像這次推出的全新預購服務「marry me」,其最大特點為單店訂購、多店取貨,即民眾至FamiPort預購喜餅、婚禮小物後,可依親友需求指定到貨時間與取貨的全家店舖。 家樂福表示,外燴服務市場競爭激烈,除了菜單的豐富度,也推出新鮮直送的現切現煎服務,為加入戰局的一大利器。 觀察2021年前八月台灣餐飲業總營收4,588億元,較2020年同期衰退10%,預計2021年台灣餐飲業之負成長恐難以轉正。 而台灣首家專注於餐飲科技的加速器與創投基金企業「扶田資本股份有限公司」表示,未來將提供沙盒實驗場域,及海內外顧問資源,並透過科技解決傳統餐飲業問題,如:減少人力、店面支出、幫助控管食材等問題,未來甚至是分析消費者樣貌、市場趨勢等,都將是餐飲科技未來發展的契機。 疫情加速餐飲市場的變化,也導致消費者行為與偏好產生改變,在市場競爭與疫情的催化下,餐飲業者必須正視數位轉型議題,經營重點逐漸導向服務價值的提升,借助科技提升服務水準。 展望後疫情時代,提供多元化服務,著重顧客服務體驗,並邁向數位轉型,將是搶佔先機、提升競爭力之關鍵。 疫情亦改變了消費者的消費行為,經營型態雲端化成為趨勢,餐飲業者也為此嘗試發展新型態的經營模式,將經營觸角延伸至線上。 在禁止餐廳內用後,餐飲業者陸續與外送平台合作以減緩衝擊,外送服務能讓餐飲業者更有彈性因應疫情調整經營策略。 根據經濟部統計處110年報告指出,110年餐飲業者加入外送平台的比例為51.6%,相較於109年成長了12.4個百分點,且根據台灣趨勢研究於2021年所做的「第三級警戒下防疫新生活調查」指出,六成民眾在三級疫情期間曾經使用外送服務平台,外送平台成為疫情下,民眾減少餐廳內用的方式之一。 今年上半年受確診人數攀升,影響民眾外出用餐意願,表現尚不穩定,惟下半年隨人潮回流,營業額已超越疫情前水準。 而透過與2017年之數據進行年度比較,發現前六名的排行並無變動,開曼美食達人、王品餐飲及悠旅生活事業連續兩年蟬連前三名之榮譽。 年營收變化方面,餐飲業者營業收入皆較2017年成長,而台灣海底撈餐飲、台灣國際藏壽司及六角國際事業之營收成長率均超過五成,其中台灣海底撈餐飲營收成長率達91.40%,奪得營收成長率之冠。 進一步將餐飲業細分為餐食業、外燴及團膳承包業及飲料業,分析各類型業者家數(詳見圖4),可發現餐食業的家數明顯多於其他類型,106年已突破11萬家,飲料業則在105年突破2萬家,且近五年餐食業及飲料業的家數均呈現逐年增加的趨勢,而外燴及團膳承包業的家數近年來則皆低於2,500家。 而在業者家數方面,我國餐飲業之家數在過去5年呈現逐年增加的趨勢(詳見圖2),自104年為12萬4,124家,近年來逐漸成長,至108年成長為14萬6,009家,年均成長率為4.15%。 因此經營者如何運用營運資源,不斷將產品及服務創新滿足消費者需求,在劇烈競爭壓力及成本控制中創造競爭優勢,於產業競爭中屹立不搖,形成當前一大挑戰。 另外,部分業者則選擇延伸既有服務,與零售通路結合打開新的市場,例如華航旗下「華膳空廚」與家樂福合作,將原本的飛機餐開發為冷凍調理包型式,進軍零售通路;連鎖速食業者「頂呱呱」則將熱銷產品「紅茶雪泥」,轉換成冰品型式,於全家便利商店限定販售。